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详细内容

传承师道
——榆次区郭家堡小学李崟教育世家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9 浏览次数: 【字体:

03b3be8db2854aebbc97f0c2c5d70188.jpg

李崟

308dbf1021404cc6a15da5561d812680.jpg


李崟,出身于一个教师世家,家里三代人出了九个教书匠。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常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深受触动,从小便萌生了做老师的念头。

李崟的爷爷李定金,出身于巩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吃百家饭长大,14岁那年国家实行小学教育,他上了一年级,同班同学都比他小六七岁,成绩优异的李定金很快就跳级上完了小学,升入东阳中学。之后,李定金考入榆次一中,在校期间,边学习边炼钢铁、种地,勤工俭学多年,终被太原冶金工业大学录取,于1962年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了新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并被分配到石圪塔公社小学任教,投身于教育事业。

李定金在石圪塔教的是五个年级的复式班,没有桌凳,他就用石头和板子搭了简易桌凳;没有黑板,他就用一块纸板代替。课余时间,他带领孩子们上山垦荒、打松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扎根了十多年,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添砖加瓦。

李崟的奶奶麻春娥,在榆次二中和寿阳读完师范后,便申请去了偏远的长凝镇沟口村任教。沟口虽然就在石圪塔附近,但是距离40多里,李定金和麻春娥很长时间才能见一面。婚后不久,李定金被调往庆城农技班任教,当时公社正在开展学“三机一泵”的工作,作为大学生,他被委以重任,既要教授学生、社员使用和维修各种机械,又要和大伙儿一起搞农业生产,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经他培养的技术工很多成为了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李定金在庆城期间,麻春娥也辗转了很多地方。他们就这样平凡地、默默地做着乡村教育。

1980年,李定金被榆次人才引进到北田镇小赵中学任教,麻春娥随后也调往了巩村小学。也是在这时,李定金和李崟的外公王学舜结识。王学舜是张胡小学的校长,他极力倡导的勤工俭学免除了学生一切学杂费和书本费。喜结儿女亲家后,在他们悉心教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崟的妈妈王美枝、舅舅王新为也先后成为了教师,继承了他们的衣钵。

李崟的童年是伴随在爷爷奶奶左右的,他们的故事感染了他,也造就了他对教师的这份热爱,兜兜转转后也成为了教师,他要把长辈们对教育的那份精神、那份态度传承发扬下去。

图为爷爷的大学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