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详细内容

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晋中实践

来源:教育思想网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10月21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支持合作的“教育评价改革向何处去”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方式,全程进行直播,邀请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等,共同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不同层面探讨教育评价改革如何落地实践。以下是山西晋中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利捷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功能,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教育国家使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晋中市立足实际,围绕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在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交流如下:

第一、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评价为着力点,破除片面政绩观

一是督导评价推动党政责任落实。早在2012年,我市就全面建立了教育督导制度和督学责任区制度,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和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制定了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考核、县级教育部门发展性评价考核制度,县级党政领导目标考核包括贯彻教育方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课程开设、体育艺术教育以及教育重点工作等内容。其中,考核分值最大的是“教育投入”;最高利害的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和义务教育巩固率两项指标,不达比例将会被“一票否决”;每年的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评估县区党委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作为评选表彰教育工作和领导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政绩的参考依据。对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的督导评价,为我市比全国提前5年、比全省提前4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标准引领区域教育生态。我们研制了《基础教育优质生态建设标准》1个“总标准”和《幼儿园办学指南》等9个专项标准,引导县级党委政府通过对标摸底子、达标补短板、提标上水平、建标创特色、验标保落实的举措,实现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以标准引领和保护晋中教育生态。

第二、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为切入点,破除片面质量观

一是全市对初中学校质量的考核由对学校的考核转变为对县区的考核。评价初中质量以“普及”“均衡”“优质”为导向,设置县乡差异度和市县差异度这两个维度,构建了“整体发展40%”“均衡发展40%”“优生发展20%”的“442”体系;其次,采用“等值递减法”计分,克服以率计分或以名次计分排队的弊端,鼓励初中学校比学赶超。同时,倡导建立“学分银行”,积极探索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减少人才选拔的筛子效应。二是对县区高中学校考核不唯高考成绩。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以市为主,按照普、职高6:4考核权重进行同台评价。将普通高中按优质高中和特色高中分类考核,高考成绩权重只占40%,鼓励学校多元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在评价普高学生发展质量时,突出“从起点看变化、从基础看发展”,建立了强调面向全体,强调应届学生,强调增量,强调增值的评价体系。对职业高中考核则突出招生、对口升学、技能大赛三大指标。这样的评价是关注学生而不是关注成绩,是针对全体而不是针对个体,是注重发展而不是注重分数,促进学生人人能成才,个个有发展。

第三、以小学生减负提质改革和中小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点,破除“唯分数”“唯升学”

一是从小学生减负提质改革入手,构建小学生绿色评价办法。我们以“调整作业结构、催生课堂变革、完善绿色评价、坚持家校共育、推进综合治理”为抓手,着力寻求新时代晋中小学教育“轻负担、高质量”的新路径。实施综合评价,构建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建立以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学习成绩为主的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体系以及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着力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推行等级评价,评价结果以A+、A、A-、B+、B等级形式呈现。改革后,减负措施更具操作性,减负主体更具责任性,课堂教学更具主体性,学生作业更具多元性,质量评价更具科学性。二是从改革中考招生政策入手,改变“唯分数”的招生录取办法。全面推行以“全科开考、选高计分、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特点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全科开考”就是将过去没有纳入中考的地理、生物、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全部纳入考试范围,并且从2013年提高体育中考成绩到50分。“选高计分”就是将历史与道德法制、地理和生物、物理和化学两两捆绑组合,选择中考成绩较高的一科计入总分,未选科目以等级呈现,考察科目以评价呈现,“分数+等级+评价”改变了按分数简单相加的计分办法,避免了分分必争、过度竞争。我们建立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艺术素养、运动健康、创新实践五个维度将学生日常行为、体艺活动、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纳入评价体系,从过程性、阶段性、标志性等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硬挂钩”,以20分总分计入中考成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三是推行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改变“唯分数”的录取模式。我市从2001年开始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到2013年实现了高中到校指标100%分配到城乡每所初中学校,学校内部按分数择优录取,淡化了考试分数,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激活了农村初中办学活力,破解了城市初中择校难题。

第四、以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为出发点,从教师岗位评聘进行源头治理,破除“唯论文”“唯职称”

一是教师职称晋升中,坚决克服“唯论文”轻业绩倾向。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扩大试点市,我市2013年取消一线教师职称评审发表论文的硬杠杠,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教师职称推荐评价标准,其中“育人工作”“教学工作量”“教学实绩”“专业示范”占到75分,“发表论文”“表彰奖励”仅作为附加条件,师德表现实行“一票否决”,这样,“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业绩为要”和“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原则充分体现。二是在教师岗位聘用时,全面推行教师“县管校聘”,在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控制比例内实行“评聘分离”,淡化职称在岗位聘用中的决定性作用,岗位聘用坚持“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角色”,要求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名优教师全部承担一线教学工作,鼓励承担班主任工作,“不唯职称看能力,岗位聘用看业绩”成为教师聘用的重要导向。三是以课题研究促教师潜心育人。我们启动实施了“教育课题百项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让课题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状态,培育学术型干部、专家型校长、研究型教师、探究型学生,让教育的深层次变革从研究开始,引导教师潜心育人、专业化发展,蹚出科研驱动的新路子。

第五、以跳出干部教师选用固有条框为发力点,破除“唯文凭”“唯帽子”

一是教师招聘中,我们坚持“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学历看能力”的原则。对省、部属公费师范生由学校全面考察品德、学识和能力,不组织笔试,通过面试直接聘用;教师常规补充和农村特岗教师招聘敞开门路,不做学历限制和专业限制,看知识积累,看能力素质,择优聘用。二是教师使用中,不“唯文凭”,不限学历,不限职称,打破用人体制束缚。我们倡导职业院校根据实际需求和多样化办学的需要,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校内实训工作。普通中小学和公办校外机构,则根据学校课程特色、地方文化传承等,聘请非遗传人、民间大师等没有文凭的“土专家”“巧能人”作为专兼职教师,拓宽学校课程建设渠道。三是干部选用中,全部摘掉“官帽子”。我们从2017年开始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用两年时间摘掉了34名处级干部、382名科级干部的“官帽子”,同时赋予校长人、财、事等7项权利,让校长们享有办学治校的自主权,实现了教育专家办学治校的新突破。校长考核从专业水平、办学业绩、教师认可、同行评议以及任期目标达成度等角度进行评价,引领校长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的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既要有决心,更要见行动。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总体方案》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回归规律、回归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