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详细内容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来源:晋中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 【字体:

太谷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郑守兵

一、创优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情况

2023年4月我校确立了《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优项目的研究,2023年5月经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并开展项目实践研究。项目研究与实践中主要参与者为学校部分校长和中层领导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同时这些教师也是项目的重要研究与指导者,该项目涉及分科的课程内容,故涉及学校各个学科教师,全体师生都参与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在这几个月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中,学校先后投入研究经费和设施设备40多万元,保障了项目研究有效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1.初步形成太师附小特色课程体系

2.初步形成学校课程评价体系

3.初步形成学校课程组织管理体系

4.初步形成多个课程实施范式

5.初步编写多套校本课程读本

6.初步实现“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的目标

二、现阶段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现阶段研究已基本完成了各个阶段的目标及任务,研究进展较为顺利,通过发挥团队合力,结合特色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突显了学科特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奠定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学校办学特色项目为基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的目标基本实现。下一步还需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深度研究,继续完善课题研究的成果梳理、总结和推广。

(一)研究内容及过程

为了让“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办学理念落地,就必须开发与开设多样的课程,只有多样的课程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校办学具有特色。

1.构建三大类课程体系。太师附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山西省示范小学,也是全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早期的“五加”办学理念,即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培养目标、全面加选择的教学体系、等级加评语的学生考核体系、全面加特长的教师队伍、规范加特色的办学目标,为今天的项目研究奠定了强大的文化基础。教师人人有特长为当时二课开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校以此次项目创新研究为契机,重新规划梳理课程体系,在构建“3+1”课程体系的基础下,梳理并形成了太师附小课程体系,迭代产生我校3.0版课程体系。

分为三大类即国家基础类课程(必修)、学校特色课程(必修)与学生个性课程(选修),基本形成我校3.0版迭代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构成更加合理、课程开设更加规范、课程特色更加明显,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使我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形成合理结构。为实现“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奠定了科学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2.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保障课程体系的建立并全面落实课程,必须建立健全课程管理体系,主要从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课时设置、大数据评价等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制定了课程开发与开设管理制度。包含课程开设评价要求、课程开设课时的要求、课程选课制度、课程开设上课检查机制、分层分类课程制度等。

(2)制定了太师附小学生课程培养“双十”目标,保障课程的开发与开设。

(3)制定了太师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所有开设的课程学习评价情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4)制定了教师课程实施制度。制定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评价机制,列入教师年级的考核之中。

(5)制定了大数据评价管理制度。学校使用上海思来氏公司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通过“小思”平台的大数据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阅读、艺术素养等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实现对学生、教师和班级、年级的评价,促进课程的学习;同时用“小思徽章”、证书、奖牌等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开设。

(6)制定了经费与培训保障体系。通过教师培训学习、课题研究、培训经费等的投入,确保课题开展研究。

(二)项目研究成果

1.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特色和地域特点形成了三大类课程。国家基础课程(必修):以现行使用的国家教材为主,分为学科基础课程、分层分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2.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变革。利用学校课程课时,按国家课时要求进行,以纸笔测试评价为主,集体教学、分层分类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活动形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学校特色课程(必修):以教师自己所教学科为基础,基于学科拓展延伸的内容为主的课程;以及不同学科之间内容整合为主的整合类项目课程;以学校多年来上级命名或授牌的办学基地校、实验校、特色校的项目为主的特色课程;学校创新研发的课程形成的课程。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

3.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变革。占用学校课时来完成,集中班级授课,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通过纸笔测试、抽测或展演等形式的考核评价,以附小学生课程学习培养“双十目标”考核评价为准,让每个附小毕业生都带着鲜明的附小特色毕业。

本课程内容主要开展项目学习课程、主题阅读课程、音体书素养课程、国学素养课程、少儿编程课程、社评素养课程、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开设研究。共开设10个类别23门课程。

学生个性课程(选修):这类课程主要是以社团活动为主形成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个性爱好和兴趣特长。本课程内容主要有阳光运动课程、人文艺术课程、创客教育课程、学生讲堂课程、家长讲堂课程、科学信息课程、“小思”网络课程的7大类80多门课程。

4.教学组织管理形式。占用学校课时,在每周五下午和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进行,学生以分类走班上课为主,培养学生兴趣与特长。主要通过“出彩附小”和“附小大讲堂”展演、展评等方式评价学生,或参加学校或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及展演活动对课程学习进行评价。

5.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

(1)教学组织形式变革

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方式:基于教师个体教学风格、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分类、基于教师经典课例共享实行教师合作走班教学。

(2)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学生走班学习方式:依据学习力进行分层,不定期流动;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模块、学生兴趣爱好;学生进行网络自主研修、学期动态流转的学生走班上课学习方式。

(3)课程课时安排方式变革

课程课时安排不再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校课时安排与年级组课时安排相结合,学科组与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课时安排相结合,部门与学校课时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课时安排。

6.初步建立了课程学习学生评价体系

(1)制定了附小学生课程学习“双十目标”

制定了附小学生课程学习“十个一”和艺体素质“十个一”的“双十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附小学生六年课程学习 “十大任务与目标”即1.完成三类课程的学习2.六年至少阅读一百本书3.每周上好一节新闻评述课4.做好六次社会实践5.学习传承经典文化6.完成“出彩附小”展示活动7.完成创意项目学习8.掌握十项安全技能9.创意编程人人会做10.争做小思评比之星

培养附小学生艺体素质“十个一”的目标即1.能写一手漂亮字2.会讲一口普通话3.会打一套形意拳4.会做一套柔力球5.会下一种智力棋6.会奏一种小乐器7.会赏一幅名作品8.会做一件小手工9.会画一幅漂亮画10.练就一副好身板

(2)“小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库形成。让部分课程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有了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

(3)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及标准的制定。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列入各个课程学习的相关考核评价要素,促进课程的开设与学习。

7.编制了一系列课程教材和课例。

编写了书法、动漫、编程、武术、口风琴、棋类、国学等20余套校本教材。

8.形成了多个课程开发与开设范式。

形成各个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的范式和案例集,探索出新闻评述课程、入学毕业课程、项目学习课程、主题阅读课程、出彩附小与附小大讲堂、分层教学等共计25个课程的教学与管理范式。

全校教师几乎人人参与,并聘请社会师资10余人;教师撰写论文、案例、课例范式共 100多个;建立各项管理制度20多个,课程开设学习中学生成果显著,先后共有400多人次获奖,真正为实现“立德树人,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办学理念奠定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